close

【NOW健康 葉立斌/台北報導】目前在診所執業的家醫科李佳燕醫師的診所下午都不看診,她會把時間留給憂心忡忡帶著孩子來求助的家庭,花整個下午的時間與孩子對話、聆聽和陪伴他們。在她眼中,這些孩子都是珍貴而獨特的生命,她不理解為什麼這些孩子會是學校老師或精神科醫師口中有「病」,需要用藥物來治療的「過動兒」?


撕下過動兒標籤 勿輕易用藥治療


金馬導演楊力州監製的「怪咖系列」紀錄片,由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支持拍攝,車庫娛樂發行,攜手新世代導演,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得主林皓申,透過影像探討動保、同婚、移工、教育等不同議題,由獲得金穗獎最佳紀錄片《不排除判決書》林皓申執導的《還孩子做自己》(Let kids be kids),內容聚焦「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」發起人李佳燕醫師,她致力於打破社會對「過動兒」的定見,認為應該要實際理解這些孩子的需要,而非輕易用藥「治療」他們。


談到本片的拍攝動機,林皓申表示,他曾經幫人本教育基金會拍過以過動兒為題材的紀錄短片《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》因此結識李佳燕醫師,才開始拍攝《還孩子做自己》。拍攝過程中,最讓他印象深刻的部份,是李佳燕醫師會花上兩到三個小時跟孩子進行對談。「他們最後在李醫師的診間都是溫和自在的,你會不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是過動的孩子,」他說:「李醫師也只是嘗試著用孩子的語言跟他們對話而已,但這似乎在現代社會裡變成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了。」


▲醫師用不同的方式與過動兒對話、溝通。(圖/車庫娛樂提供)


她的信念與建議 在醫療與教育體系內被視為異類


以關懷「過動兒」為起點,李佳燕醫師的理想是兒童人權,希望社會大眾能正視孩子的需求。林皓申認為,當國家面臨少子化危機,卻只談經濟結構和如何催生,而不去思考該怎麼對待孩子,這是相當荒謬的。「我們把李醫師放在怪咖系列,她的呼籲在醫療體系跟教育體系面前都被視為異類,但拍攝過程中許多時候,我都覺得怪的不是李醫師,真正奇怪的是這個社會。」


▲李佳燕醫師經常花一整個下午陪伴過動兒。(圖/車庫娛樂提供)


雖然《還孩子做自己》從片名就點出要讓孩子「做自己」,然而,林皓申強調,這部片並不是要否認過動症的存在或反對藥物。「這部片子在談我們可以(或應該)怎麼看待孩子,因為家庭或環境以及孩子各自的成長差異所造成的學習成果落差,把這些輕易地用病症去歸咎,是極其草率的做法,」他說:「即便是真正需要藥物治療的孩子,也會需要父母和教育環境去進一步的協助,而不是只靠藥物而已,而更多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藥物,而是家庭及教育更多的關懷理解和耐心。」 《還孩子做自己》於5月27日上映。


更多NOW健康報導
▸生吃蔬菜保留更多營養素? 營養師告誡:這些不能生吃
▸兒童疫苗開打!解答家長的疑慮 網友議論5大QA全整理


就❤NOW健康:社群 │ 影音 │ 官網 │ 醫級邦



來自: http://n.yam.com/Article/20220529554539







離婚證人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







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ristns1j48 的頭像
    christns1j48

    騎鶴望揚州

    christns1j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